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——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发表时间:2019-11-12 14:18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一、选择题 1.(2017‧徐州卷)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,有助于减少水分的( ) A.蒸发 B.升华 C.液化 D.沸腾 2.(2019‧扬州)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深受观众喜爱,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( ) A. 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——雪是升华形成的 B. 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——霜是凝固形成的 C.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——露是液化形成的 D. 岚雾今朝重,江山此地深——雾是汽化形成的 3.(2019‧淮安)图1所示现象中,属于升华的是( ) 4.(2019‧哈尔滨)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,属于熔化现象的是( ) A. 初春,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. 盛夏,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. 深秋,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. 隆冬,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5.(2018‧绵阳)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,这是由于( ) A.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.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.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.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6.(2018‧攀枝花)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,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,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℃,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,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( ) A.液化 B.汽化 C.凝固 D.凝华 7.(2019‧荆门)固态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,某物质通过放热、吸热在甲、乙、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,如图1所示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 A. 甲为固态,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. 乙为液态,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. 丙为液态,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. 丙为固态,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二、填空题 8.(2018‧成都)小付买了盒“雪月饼”,为了保持低温,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“干冰”。回到家中,打开包装盒,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“白雾”,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,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成了小雨滴。(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) 9.(2017‧武汉卷)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。如图2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。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,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,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m/s。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,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。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,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,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,下落而形成雨。(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) 10.(2017‧成都卷)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(选填“吸收”或“放出”)热量,市面上销售的 “无霜” 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,将霜 (填物态变化名称)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“无霜”。 11.(2016‧十堰)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“窜味”,从物理角度分析,食物“窜味”属于 现象,当打开冰箱门时,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,这是 (选填物态变化名称)形成的,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(选填“吸收”或“放出”)热量。 三、实验探究题 12.(2017‧烟台卷)如图3是小红做“观察碘升华”的实验装置。 她的操作是: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,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,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。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(凝固点)、沸点(℃)
(1)结合你的探究经历,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(2)交流评估时,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、沸点(见表),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.6℃,碘的沸点是184.25℃,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℃,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,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,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,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,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,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,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。
文章分类:
九年级-单元课时练习
|